出处
《伤寒论》
古代剂量
吴茱萸(一升,洗) 人参(三两) 生姜(六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现代剂量(仅供参考)
吴茱萸(75g,洗) 人参(45g) 生姜(90g,切) 大枣(12枚,擘)
煎服法
右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方歌
《长沙方歌括》陈修园
升许吴萸三两参,生姜六两救寒侵,枣投十二中宫主,吐利头疼烦躁寻。
《汤头歌诀》汪昂
吴茱萸汤人参枣,重用生姜温胃好。阳明寒呕少阴利,厥阴头痛皆能保。
《方剂学》邓中甲
吴茱萸汤重用姜,人参大枣共煎尝,厥阴头痛胃寒呕,温中补虚降逆良。
主治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
第243条 食谷欲呕者,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法
第309条 少阴病,吐利,手足厥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法
第378条 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