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Tǔ Bèi Mǔ
性味功效
《神农本草经》
味辛,平。主伤寒烦热,淋沥邪气,疝瘕,喉痹,乳难,金创,风痉。
《本草经集注》陶弘景
味辛、苦,平、微寒,无毒。主治伤寒烦热,淋沥邪气,疝瘕,喉痹,乳难,金疮,风痉。治腹中结实,心下满,洗洗恶风寒,目眩项直,咳嗽上气,止烦热渴,出汗,安五脏,利骨髓。
《雷公炮制药性解》李中梓
味辛苦,性微寒,无毒,入心、肺二经。清心润肺,止嗽消痰,主胸腹气逆,伤寒烦热,淋沥瘕疝,喉痹,金疮,人面疮,瘿瘤诸恶疮。去心研用。
贝母辛走肺,苦走心,善能散郁泻火,故治胸腹云云等疾。
《本草经解》叶天士
气平,味辛,无毒。主伤寒烦热,淋沥邪气,疝瘕,喉痹,乳难,金创,风痉。(去心,糯米炒)
贝母气平,禀天秋平之金气,入手太阴肺经;味辛无毒,得地西方之金味,入手阳明燥金大肠经。气味降多于升,阴也。
其主伤寒烦热者,伤寒有五,风寒湿热温,而风与热,乃阳盛之症,阳盛所以烦热也;贝母气平则清,味辛润散,故主之也。淋沥者膀胱有热也,邪气者热邪之气也,膀胱以气化为主;贝母味辛润肺,肺乃主气之脏,肺化则气润及于州都,小便通而不淋沥矣。
其主疝瘕者,肺气不治,则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因而湿热之邪,聚结成疝成瘕;贝母气平,可以通调水道,味辛可以散热结也。大肠之脉,其正者上循咽喉,火发于标,乃患喉痹,痹者闭也;其主之者,味辛气平,能解大肠之热结也。
肺乃津液之腑,主乳难者,味辛能润,润则乳自通也。肺主皮毛,味辛气平,则肺润而皮毛理,可愈金疮也。风痉者,风湿流于关节,致血不能养筋而筋急也;贝母味辛,辛则散风湿而润血,且贝母入肺,肺润则水道通而津液足,所以风湿逐而筋脉舒也。
《长沙药解》黄元御
味苦,微寒,入手太阴肺经。清金泻热,消郁破凝。
归经
《雷公炮制药性解》
归心、肺经
《本草经解》
归肺、大肠经
《长沙药解》
归肺经
别名
土贝、大贝母、大贝
《神农本草经》
空草
《本草经集注》
药实、苦花、苦菜、商草、勒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