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金匮要略》卷上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古代剂量
大黄(十分,蒸) 黄芩(二两) 甘草(三两) 桃仁(一升) 杏仁(一升) 芍药(四两) 干地黄(十两) 干漆(一两) 虻虫(一升) 水蛭(百枚) 蛴螬(一升) 蟅虫(半升)
现代剂量(仅供参考)
大黄(37.5g,蒸) 黄芩(30g) 甘草(45g) 桃仁(100g) 杏仁(100g) 芍药(60g) 干地黄(150g) 干漆(15g) 虻虫(45g) 水蛭(150g) 蛴螬(45g) 蟅虫(30g)
煎服法
上十二味,末之,炼蜜和丸小豆大,酒饮服五丸,日三服。
方歌
《金匮方歌括》陈修园
干血致劳穷源尾,缓中补虚治大旨,螬蛭百个蟅半升,桃杏虻虫一升止,一两干漆十地黄,更用大黄十分已,三甘四芍二黄芩,五劳要证须用此。此方世医勿警疑,起死回生大可恃。
主治
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营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缓中补虚,大黄蟅虫丸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