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楂

admin 1,228 2017-09-03

 

拼音
Shān Zhā

性味功效
《雷公炮制药性解》李中梓
味甘酸,性平,无毒,入脾经。主健脾消食,散结气,行滞血,理疮疡。
山楂之甘,宜归脾脏,消食积而不伤于刻,行气血而不伤于荡。产科用之,疗儿枕疼,小儿尤为要药。
《本草经解》叶天士
气冷,味酸,无毒。煮汁服,止水痢。沐头洗身,治疮痒。
山楂气冷,禀天秋凉之金气,入手太阴肺经;味酸无毒,得地东方之木味,入足厥阴肝经。气味俱降,阴也。
饮食入胃,散精于肝,肝不散精,则滞而成痢。山楂味酸益肝,肝能散精,则滞下行;气冷益肺,肺气通调名,则水谷分而痢止矣。
沐头者,山楂消滞能去垢也,皮毛者肺之合也,疮痒肺热也;气冷清肺,所以洗之也。
《玉楸药解》黄元御
味酸、甘,气平,入足太阴脾、足厥阴肝经。消积破结,行血开瘀。
山楂消克磨化,一切宿肉停食、血癥气块皆除。
归经
《雷公炮制药性解》
归脾经
《本草经解》
归肺、肝经
《玉楸药解》
归脾、肝经
别名
山楂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