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Gān Dì Huánɡ
性味功效
《神农本草经》
味甘,寒。主折跌绝筋,伤中,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作汤,除寒热积聚,除痹,生者尤良。久服,轻身不老。
《本草经集注》陶弘景
味甘、苦,寒,无毒。主治折跌,绝筋,伤中,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作汤除寒热,积聚,除痹。主男子五劳七伤,女子伤中,胞漏,下血,破恶血,溺血,利大小肠,去胃中宿食,饱力断绝,补五脏内伤不足,通血脉,益气力,利耳目。生者尤良。生地黄,大寒。主妇人崩中血不止,及产后血上薄心闷绝,伤身胎动下血,胎不落;堕坠, 折,瘀血,留血,衄鼻,吐血,皆捣饮之。久服轻身,不老。
《雷公炮制药性解》李中梓
味甘苦,性寒无毒,入心、肝、脾、肺四经。凉心火之烦热,泻脾土之湿热,止肺经之衄热,除肝木之血热。忌见铁器。
生地黄总是凉血之剂,故入四经以清诸热。老人津枯梗结,妇人崩漏,及产后血攻心者,尤为要药。实脾药中用二三分,使脾家永不受邪。
《本草经解》叶天士
气寒,味甘,无毒。主伤中,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作汤除寒热积聚,除痹,疗折跌绝筋。久服轻身不老,生者尤良。
地黄气寒,禀天冬寒之水气,入足少阴肾经;味甘无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阴脾经。气味重浊,阴也。
阴者中之守也,伤中者,守中真阴伤也;地黄甘寒,所以主之。痹者血虚不运,而风寒湿凑之,所以麻木也;地黄味甘益脾,脾血润则运动不滞,气寒益肾,肾气充则开合如式,血和邪解而痹瘳矣。肾主骨,气寒益肾,则水足而骨髓充;脾主肌肉,味甘润脾,则土滋而肌肉丰也。
作汤除寒热积聚者,汤者荡也,或寒或热之积聚,汤能荡之也,盖味甘可以缓急,性滑可以去着也。其除痹者,血和则结者散,阴润则闭者通,皆补脾之功也。其疗折跌绝筋者,筋虽属肝,而养筋者脾血也,味甘益脾,脾血充足,则筋得养而自续也。
久服气寒益肾,肾气充所以身轻,味甘益脾,脾血旺则华面,所以不老,且先后二天交接,元气与谷气俱纳也。
《长沙药解》黄元御
味甘、微苦,入足太阴脾、足厥阴肝经。凉血滋肝,清风润木,疗厥阴之消渴,调经脉之结代。滋风木而断疏泄,血脱甚良,泽燥金而开约闭,便坚亦效。
归经
《雷公炮制药性解》
归心、肝、脾、肺经
《本草经解》
归肾、脾经
《长沙药解》
归脾、肝经
别名
地黄、生地黄、鲜地黄、生地、生芐
《神农本草经》
地髓
《本草经集注》
苄、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