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Zhǐ Shí
性味功效
《神农本草经》
味苦,寒。主大风在皮肤中如麻豆,苦痒,除寒热结,止利,长肌肉,利五脏,益气轻身。
《本草经集注》陶弘景
味苦、酸,寒、微寒,无毒。主治大风在皮肤中,如麻豆苦痒,除寒热热结,止痢。长肌肉,利五脏,益气,轻身。除胸胁痰癖,逐停水,破结实,消胀满,心下急、痞痛、逆气、胁风痛,安胃气,止溏泄,明目。
《雷公炮制药性解》李中梓
味苦酸,性微寒,无毒,入心、脾二经。主消胸中之痞满,逐心下之停水,化日久之稠痰,削年深之坚积,除腹胀,消宿食,定喘咳,下气逆。麸炒用。
枳实,即枳壳之小者,苦宜于心,脾者心之子也,故并入之。
《本草经解》叶天士
气寒,味苦,无毒,主大风在皮肤中如麻豆苦痒,除寒热结,止痢,长肌肉,利五脏,益气轻身。(麸炒)
枳实气寒,禀天冬寒之水气,入足太阳寒水膀胱经、手太阳寒水小肠经;味苦无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阳相火三焦。气味俱降,阴也。
太阳主表,经行身表,为外藩者也,大风在皮肤中如麻豆苦痒者,皮毛患大麻风也,其主之者,枳实入太阳,苦寒清湿热也,小肠为寒水之经,丙火之腑,寒热结者,寒热之邪结于小肠也,其主之者,苦以泄结也,小肠为受盛之腑,化物出焉,受物不化,则滞而成痢,枳实苦寒下泄,所以止痢,太阴脾主肌肉,乃湿土之脏也,土湿则脾困,而肌肉不生,枳实入小肠膀胱,苦寒湿热,所以脾土燥而肌肉长也,三焦人身一大腔子也,苦寒清三焦之相火,火息则阴足,而五脏皆安也,益气者,枳实泄滞气,而正气受益也,轻身者,邪去积消,则正气流通而身轻也。
《长沙药解》黄元御
味苦、酸、辛,性寒,入足阳明胃经。泻痞满而去湿,消陈腐而还清。
归经
《雷公炮制药性解》
归心、脾经
《本草经解》
归膀胱、小肠、三焦经
《长沙药解》
归胃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