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Chái Hú
性味功效
《神农本草经》
味苦,平。主心腹,去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久服轻身,明目,益精。
《本草经集注》陶弘景
味苦,平、微寒,无毒。主治心腹,去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除伤寒心下烦热,诸痰热结实,胸中邪逆,五脏间游气,大肠停积水胀,及湿痹拘挛,亦可作浴汤。久服轻身,明目,益精。
《雷公炮制药性解》李中梓
味苦,性微寒,无毒,入肝、胆、心胞络、三焦、胃、大肠六经。主伤寒心中烦热,痰实肠胃中,结气积聚,寒热邪气,两胁下痛,疏通肝木,推陈致新。
柴胡气味升阳,能提下元清气上行,以泻三焦火,补中益气汤用之,亦以其能提肝气之陷者,由左而升也。凡胸腹肠胃之病因热所致者,得柴胡引清去浊而病谢矣,故入肝胆等经。
《本草经解》叶天士
气平,味苦,无毒。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久服轻身,明目益精。
柴胡气平,禀天中正之气;味苦无毒,得地炎上之火味。胆者中正之官,相火之腑,所以独入足少阳胆经。气味轻升,阴中之阳,乃少阳也。其主心腹肠胃中结气者,心腹肠胃,五脏六腑也,脏府共十二经,凡十一脏皆取决于胆;柴胡轻清,升达胆气,胆气条达,则十一脏从之宣化,故心腹肠胃中,凡有结气,皆能散之也。
其主饮食积聚者,盖饮食入胃散精于肝,肝之疏散,又借少阳胆为生发之主也;柴胡升达胆气,则肝能散精,而饮食积聚自下矣。少阳经行半表半里,少阳受邪,邪并于阴则寒,邪并于阳则热;柴胡和解少阳,故主寒热之邪气也。春气一至,万物俱新,柴胡得天地春升之性,入少阳以生气血,故主推陈致新也。
久服清气上行,则阳气日强,所以身轻。五脏六腑之精华上奉,所以明目。清气上行,则阴气下降,所以益精,精者阴气之英华也。
《长沙药解》黄元御
味苦,微寒,入足少阳胆经。清胆经之郁火,泻心家之烦热,行经于表里阴阳之间,奏效于寒热往来之会,上头目而止眩晕,下胸胁而消硬满,口苦咽干最效,眼红耳热甚灵。降胆胃之逆,升肝脾之陷,胃口痞痛之良剂,血室郁热之神丹。
归经
《雷公炮制药性解》
肝、胆、心包、三焦、胃、大肠经
《本草经解》
归胆经
《长沙药解》
归胆经
别名
《神农本草经》
茈胡、地薰
《本草经集注》
山菜、茹草叶、芸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