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金匮要略》卷中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古代剂量
栝蒌根(二两) 茯苓(三两) 薯蓣(三两) 附子(一枚,炮) 瞿麦(一两)
现代剂量(仅供参考)
栝蒌根(30g) 茯苓(45g) 薯蓣(45g) 附子(20g,炮) 瞿麦(15g)
煎服法
上五味,末之,炼蜜丸梧子大,饮服三丸,日三服,不知,增至七八丸,以小便利,腹中温为知。
方歌
《金匮方歌括》陈修园
小便不利渴斯成,水气留中液不生,三两蓣苓瞿一两,一枚附子二蒌行。
主治
淋之为病,小便如粟状,小腹弦急,痛引脐中。趺阳脉数,胃中有热,即消谷引食,大便必坚,小便即数。
淋家不可发汗,发汗则必便血。
小便不利者,有水气,其人苦渴,栝楼瞿麦丸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