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金匮要略》卷下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古代剂量
吴茱萸(三两) 当归(二两) 芎䓖(二两) 芍药(二两) 人参(二两) 桂枝(二两) 阿胶(二两) 生姜(二两) 牡丹皮(二两,去心)甘草(二两) 半夏(半升) 麦门冬(一升,去心)
现代剂量(仅供参考)
吴茱萸(45g) 当归(30g) 芎䓖(30g) 芍药(30g) 人参(30g) 桂枝(30g) 阿胶(30g) 生姜(30g) 牡丹皮(30g,去心)甘草(30g) 半夏(50g) 麦门冬(60g,去心)
煎服法
上十二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方歌
《金匮方歌括》陈修园
温经芎芍草归人,胶桂丹皮二两均,半夏半升麦倍用,姜萸三两对君陈。
《方剂学》邓中甲
温经汤用萸桂芎,归芍丹皮姜夏冬,参草益脾胶养血,调经重在暖胞宫。
主治
问曰: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师曰:此病属带下。何以故?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当以温经汤主之。
亦主妇人少腹寒,久不受胎,兼取崩中去血,或月水来过多,及至期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