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石

admin 1,284 2017-09-06

 

拼音
Xiāo Shí

性味功效
《神农本草经》
味苦,寒。主五脏积热,胃胀闭,涤去蓄结饮食,推陈致新,除邪气。炼之如膏,久服轻身。
《本草经集注》陶弘景
味苦、辛,寒、大寒,无毒。主治五脏积热,胃胀闭,涤去蓄结饮食,推陈致新,除邪气,治五脏十二经脉中百二十疾,暴伤寒,腹中大热,止烦满消渴,利小便及瘘蚀疮。炼之如膏。久服轻身。天地至神之物,能化成十二种石。
《雷公炮制药性解》李中梓
味苦、辛,性大寒,有毒,入心、脾二经。主六腑积聚燥结,留血闭藏,天行疫痢,伤寒发狂,停痰作痞,肠风痔漏,推陈致新,解诸石药毒。种种实热,悉可泻除,能堕胎孕。
硝石为太阴之精,宜入心家泻火。而脾即其子也,故并入之。丹溪云:《本经》言其无毒,误也!能化七十二种石,岂无毒而然乎?分为六种,气味相同,俱善消化驱逐。但朴硝力紧,芒硝、马牙、硝力缓,硝石、风化硝、玄明粉缓而又缓也。以之治病,病退即已。《本经》称其炼服补益,岂理也耶?经云: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苦寒。古方因之,故都用大黄佐芒硝耳。
《长沙药解》黄元御
味咸、苦,性寒,入足太阳膀胱、足太阴脾经。清己土而退热,利壬水而泻湿。
归经
《雷公炮制药性解》
归心、脾经
《长沙药解》黄元御
归膀胱、脾经
别名
火硝、焰硝
《神农本草经》
消石


# 上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