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Qín Jiāo
性味功效
《神农本草经》
味苦,平。主寒热邪气,寒湿,风痹,肢节痛,下水,利小便。
《本草经集注》陶弘景
味苦、辛,平、微温,无毒。主治寒热邪气,寒湿风痹,肢节痛,下水,利小便。治风无问久新,通身挛急。
《雷公炮制药性解》李中梓
味苦辛,性微温,无毒,入胃、大小肠三经。主骨蒸,肠风泻血,活筋血,利大小便,除风湿,疗黄疸,解酒毒,去头风。罗纹者佳。
秦艽苦则涌泄,为阴,故入大小肠以疗诸湿;辛则发散,为阳,故入阳明经以疗诸风。骨蒸之证,亦湿胜风淫所致,宜并理之。
《本草经解》叶天士
气平,味苦,无毒。主寒热邪气,寒湿风痹,肢节痛,下水利小便。(便浸晒)
秦艽气平,禀天秋降之金气,入手太阴肺经;味苦无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阴心经。气味俱降,阴也。
皮毛属肺,外感之邪气,从皮毛而入者,或寒或热,感则肺先受邪;秦艽入肺,味苦能泄,所以主之。风寒湿三者合而成痹,痹则血涩不行矣;味苦入心,心生血,苦能散结,血行痹自愈也。肢节痛,湿流关节而痛也;秦艽气平降肺,肺气行则水道通,水道通则湿下逐矣。其下水利小便者,皆通水道之功也,左文者良。
《玉楸药解》黄元御
味苦,气平,入足厥阴肝经。发宣经络,驱除风湿,治中风瘫痪、湿家筋挛骨痛、黄疸之证。
归经
《雷公炮制药性解》
归胃、大肠、小肠经
《本草经解》
归肺、心经
《玉楸药解》
归肝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