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沥

admin 975 2017-09-06

 

拼音
Zhú Lì

性味功效
《神农本草经》
主风痉。
《本草经解》叶天士
气大寒,味甘,无毒。疗暴中风,风痹,胸中大热,止烦闷消渴,劳复。
竹沥气大寒,禀天冬寒之水气,入足少阴肾经;味甘无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阴脾经。气味降多于升,阴也。
暴病皆属于火,火炽风生,以致僵仆,或偏痹不仁;竹沥甘寒,可以清热缓急,所以主之。胸中者,太阴脾经行之地,脾阴虚,则胸中大热矣;甘清寒热,所以主之。
肾者水也,心者火也,水不制火,则心中烦闷而消渴矣;其主之者,甘寒可以壮水而清火也。劳复者,伤寒热病愈后,劳碌而复热也;其主之者,亦以甘寒能更清耳。
《玉楸药解》黄元御
味甘,性寒,入手太阴肺经。清肺行痰。
竹沥甘寒疏利,清胸膈烦渴,开痰涎胶黏,治中风心肺郁热,孔窍迷塞之证。
鲜竹去节,火烘沥下,瓷器接之。其性虽寒,不至滑泻肠胃。清上之药,最为佳品。
归经
《本草经解》
归肾、脾经
《玉楸药解》
归肺经
别名
竹汁


# 中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