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Kǔ Shēn
性味功效
《神农本草经》
味苦,寒。主心腹结气,癥瘕积聚,黄疸,溺有余沥,逐水,除痈肿,补中,明目,止泪。
《本草经集注》陶弘景
味苦,寒,无毒。主治心腹结气,癥瘕,积聚,黄疸,溺有余沥,逐水,除痈肿,补中,明目,止泪。养肝胆气,安五脏,定志,益精,利九窍,除伏热,肠澼,止渴,醒酒,小便黄赤,治恶疮,下部䘌疮,平胃气,令人嗜食轻身。
《雷公炮制药性解》李中梓
味辛,性寒无毒,入胃、大肠、肝、肾四经。主结气积聚,伏热黄疸,肠风燥渴,溺有余沥,逐水消痈,明目止泪,去湿杀虫,疗大风及一切风热细疹。以糯米泔浸一宿,去浮面腥气,晒用。
苦参属水,有火性下降,本少少阴心,又入手足阳明及足厥阴经者,以其善主湿也。盖胜则生热,热胜则生风,而结气等证,从兹有矣。今以苦参燥湿,治其本也。东南卑湿,尤为要药。
《长沙药解》黄元御
味苦,性寒,入足厥阴肝、足太阳膀胱经。清乙木而杀虫,利壬水而泻热。
归经
《雷公炮制药性解》
归胃、大肠、肝、肾经
《长沙药解》
归肝、膀胱经
别名
《神农本草经》
水槐,苦识
《本草经集注》
骄槐、白茎、虎麻、岑茎、禄白、陵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