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Há Má
性味功效
《神农本草经》
味辛,寒。主邪气,破癥坚血,痈肿,阴疮。服之不患热病。
《本草经集注》陶弘景
味辛,寒,有毒。主治邪气,破癥坚血,痈肿,阴疮,服之不患热病。治阴蚀,疽疠恶疮,猘犬伤疮,能合玉石。
《雷公炮制药性解》李中梓
味甘,性寒,有毒,入脾经。主除邪气,破坚血,解结热,疗儿疳,贴痈肿,疗大伤。凡使,去皮及肠并爪,阴干,涂牛酥炙用。眉酥,主蛀牙恶疮疔肿,瘰疬痔漏,助阳。其肪涂玉,则刻之如蜡。
虾蟆归脾,甘之故也,形状与蟾蜍相似,《本经》未尝分析。自陈藏器极口分殊。以为虾蟆背有黑点,身小能跳,接百虫,在陂泽间,举动极急。蟾蜍身大嘴黑,点多痱磊,不能跳,不解作声,行动迟缓,腹下有丹书八字者。然竟其功用,无甚差别,想有牝牡之分,而种类之异也。
归经
《雷公炮制药性解》
归脾经
别名
干蟾、蛤士蟆
《本草经集注》
蟾蜍、去甫、苦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