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一学就困?来点开胃菜提提神

admin 461 2024-10-01

笔者打小也是个病秧子,本身懒散惯了,无奈为生活所迫“久病成医”。接下来将围绕我整理的这张图展开细说一下我接触到的一些中医入门知识。
低门槛入门

1、数理化

  • 俗话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脉诊作为中医四诊兜底的手段,我了解过近代梁秀清、王光宇和金伟这几位相关的书籍,通过他们的医案表明由脉摸出症是科学可行的。目前也有公司研发诊脉仪,比如通过采集患者脉搏与脉形样本库进行匹配从而确定病症。还有王维工的共振理论,通过基于脉搏波形的频率-能量能力分布来分析各种病脉,对研究脉诊来说是个很好的思路,也有基于这个理论的脉诊仪。虽然相比西医的各种检测手段,脉诊作为一种无侵入诊断方式,诊断结论显得比较粗浅笼统,但是对于中医的诊断体系来说已有足够的参考意义。
    2、现代解剖-血液循环
  • 除了脉诊,笔者也接触到了中医一气周流的相关思想,代表人物是黄元御。
    图片1
    以上是一气周流相关模型图,对比现代解剖学血液循环图是不是觉得很相似。
    图片2
  • 人体是一个复杂的机器,免疫系统也是相当复杂的,有兴趣的可以关注一下《人体奥妙之细胞的暗战》这部纪录片,可从微观视角了解生病的大致原理。每个细胞的运作都离不开能量,脾胃是给人体这个机器补充能量的主要来源,一气周流也体现了对能量循环路径的观察总结。它大致的治病思路我简单理解:就是使人体中的能量升降循环更顺畅,分布更合理。
    彭子益的《圆运动的古中医医学》这本书也有异曲同工之妙,浅显易懂,有兴趣的朋友们可以闲暇翻来看看。
    3、天文地理
  • 当然,内经里面还有五运六气相关内容,这部分笔者认为是古人从天文、气候、地域等方面对世间万物规律的一个总结,因为这部分过于玄学,如果您有余力也可以深入了解一下,有几个思路可以参考一下,比如:东南西北中不同地域的气候差异,太阳、地球、月球相对位置的循环周期(节气、六十甲子)等。
    4、治疗效果
  • 实践出真知,看效果当然更有说服力。疗效方面有一些颇为神奇的案例,比如李可的重症急救、倪海厦的汉唐中医、原始点、董氏奇穴等等。另外如果您觉得内经、伤寒等经典过于晦涩,可以从一些近代名家开始了解,比如从胡希恕的八纲辨证来活学活用效果更好。如果还是觉得太难了,了解一下万病至简的治病思路,从平常吃的食物配方姜枣汤开始尝试,也许就能感受到中医的神奇魅力。
    5、中医没落的一些思考
  • 当然,从个人求医历程来看,大多中医医师的治病效果差强人意,我个人也总结了大致的原因:从人方面–如医生本身学医不精,患者本身生活不规律;从药方面–中药质量参差不齐,真伪难辨;从方剂方面–组方混乱堆砌,用量过少。如果您碰到的中医师不会脉诊,开方动辄十几味,每味用量又很小,那大概率疗效也会大打折扣。
    6、其他
  • 看到这里,如果您已经对中医知识有一些兴趣了,还可以体验一下如“大家中医”、“知源中医”等手机APP。另外无聊时也可以听听《中医许阳》这本小说,也能感受到中医本身的魅力。
    好了,本次分享就到这里了,欢迎点赞收藏哟~
    版权声明:本分享仅供交流学习之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温馨提示:请在专业人士指导下,使用推荐书籍中的各种方剂。

# 伤寒论 # 五运六气 # 梁秀清 # 王唯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