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金匮要略》卷上痓湿暍病脉证第二 卷中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古代剂量
防己(一两) 甘草(半两,炒) 白术(七钱半) 黄芪(一两一分,去芦)
现代剂量(仅供参考)
防己(15g) 甘草(7.5g,炒) 白术(10.5g) 黄芪(20g,去芦)
煎服法
上剉麻豆大,每抄五钱匕,生姜四片,大枣一枚,水盏半,煎八分,去滓温服,良久再服。
方歌
《汤头歌诀》汪昂
肾着汤内用干姜,茯苓甘草白术襄。伤湿身痛与腰冷,亦名甘姜苓术汤。黄芪防已除姜茯,术甘姜枣共煎尝。此治风水与诸湿,身重汗出服之良。
《金匮方歌括》陈修园
身重脉浮汗恶风,七钱半术五甘通,己芪一两磨分服,四片生姜一枣充。喘者再入五钱麻,胃不和兮芍药加,三分分字去声读,七钱五分今不差;寒取细辛气冲桂,俱照三分效可夸。服后如虫行皮里,腰下如冰取被遮,遮绕腰温得微汗,伊歧密法阐长沙。
《方剂学》邓中甲
金匮防己黄芪汤,白术甘草加枣姜,益气祛风行水良,表虚风水风湿康。
主治
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卷上痓湿暍病脉证第二)
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腹痛者加芍药。(卷中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随证化裁
喘者加麻黄半两;胃中不和者加芍药三分;气上冲者加桂枝三分;下有陈寒者加细辛三分。服后当如虫行皮中,从腰下如冰,后坐被上,又以一被绕腰以下,温令微汗,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