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

admin 1,106 2017-09-03

 

拼音
Bàn Xià

性味功效
《神农本草经》
味辛,平。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胀,咳逆肠鸣,止汗。
《本草经集注》陶弘景
味辛,平、生微寒、熟温,有毒。主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胀,咳逆,肠鸣,止汗。消心腹胸中膈痰热满结,咳嗽上气,心下急痛坚痞,时气呕逆,消痈肿,胎堕,治痿黄,悦泽面目。生令人吐,熟令人下。用之汤洗,令滑尽。
《雷公炮制药性解》李中梓
味辛平,性生寒熟温,有毒,入肺、脾、胃三经。下气止呕吐,闭郁散表邪,除湿化痰涎,大和脾胃。须汤淋十遍,姜、矾、甘草制用。
半夏味辛入肺,性燥入脾胃。
《本草经解》叶天士
气平,味辛,有毒。主伤寒寒热心下坚,胸胀咳逆头眩,咽喉肿痛,肠鸣,下气,止汗。(汤浸去涎净姜汁拌焙)
半夏气平,禀天秋燥之金气,入手太阴肺经;味辛有毒,得地西方酷烈之金味,入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气平味升,阳也。
主伤寒寒热心下坚者,心下脾肺之区,太阴经行之地也,病伤寒寒热而心下坚硬,湿痰在太阴也;半夏辛平,消痰去湿,所以主之。胸者肺之部也,胀者气逆也;半夏辛平,辛则能开,平则能降,所以主之也。咳逆头眩者,痰在肺,则气不下降,气逆而头眩晕也。东垣曰:太阴头痛,必有痰也;半夏辛平消痰,所以主之。
咽喉太阴经行之地,火结则肿痛,其主之者,辛能散结,平可下气,气下则火降也。肠鸣者,大肠受湿,则肠中切痛,而鸣濯濯也;辛平燥湿,故主肠鸣。下气者,半夏入肺,肺平则气下也。阳明之气本下行,上逆则汗自出矣;平能降气,所以止汗也。
《长沙药解》黄元御
味辛,气平,入手太阴肺、足阳明胃经。下冲逆而除咳嗽,降浊阴而止呕吐,排决水饮,清涤涎沫,开胸膈胀塞,消咽喉肿痛,平头上之眩晕,泻心下之痞满,善调反胃,妙安惊悸。
归经
《雷公炮制药性解》
归肺、脾、胃经
《本草经解》
归肺、胃、大肠经
《长沙药解》
归肺、胃经
别名
法夏
《神农本草经》
水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