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茱萸

admin 1,101 2017-09-03

 

拼音
Wú Zhū Yú

性味功效
《神农本草经》
味辛,温。主温中,下气,止痛,咳逆,寒热,除湿血痹,逐风邪,开腠理。
《本草经集注》陶弘景
味辛,温、大热,有小毒。主温中下气,止痛,咳逆,寒热,除湿血痹,逐风邪,开腠理。去淡冷,腹内绞痛,诸冷、实不消,中恶,心腹痛,逆气,利五脏。
《雷公炮制药性解》李中梓
味苦辛,性热,有小毒,入肝、脾、胃、大肠、肾五经。主下气消痰,寒气噎塞,心腹刺痛,霍乱转筋,脚气攻心,止咳逆,逐风邪,消宿食,除血痹,盐汤炮去毒用。
吴茱萸辛热之剂,宜入五经,以理寒证。
《本草经解》叶天士
气温,味辛,有小毒。主温中下气,止痛,除湿血痹,逐风邪,开腠理,咳逆寒热。(泡焙用)
吴萸气温,禀天春和之木气,入足厥阴肝经;味辛有小毒,得地西方燥烈之金味,入手太阴肺经。气味俱升,阳也。
中者脾也,太阴经也,肺主气,亦太阴也,气温则肺令下行,而太阴亦暖,所以温中下气也。
寒邪客于胸腹,则真气不通而痛矣;辛温则流行和散,所以止痛也。辛温暖肺,肺气通行,则水道通调,故又除湿。血泣则成痹。肝藏血,血温则活,故主血痹,辛温为阳,则能发散,故逐风邪。
肺主皮毛而司腠理,辛温疏散,腠理自开,形寒饮冷则伤肺,肺伤则气不下降,而火反上逆,咳逆寒热之症生焉;吴萸辛温暖肺,肺气下降,而寒热咳逆之症自平也。
《长沙药解》黄元御
味辛、苦,性温,入足阳明胃、足太阴脾、足厥阴肝经。温中泻湿,开郁破凝,降浊阴而止呕吐,升清阳而断泄利。
归经
《雷公炮制药性解》
归肝、脾、胃、大肠、肾经
《本草经解》
归肝、肺经
《长沙药解》
归胃、脾、肝经
别名
吴萸
《神农本草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