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法第十二
古代剂量
当归(三两)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细辛(三两) 甘草(二两,炙) 通草(二两) 大枣(二十五枚,擘)(一法十二枚)
现代剂量(仅供参考)
当归(45g) 桂枝(45g,去皮) 芍药(45g) 细辛(45g) 甘草(30g,炙) 通草(30g) 大枣(25枚,擘)
煎服法
右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方歌
《长沙方歌括》陈修园
三两辛归桂芍行,枣须廿五脉重生,甘通二两能回厥,寒入吴萸姜酒烹。
《汤头歌诀》汪昂
当归四逆桂枝芍,细辛甘草木通着。再加大枣治阴厥,脉细阳虚由血弱。内有久寒加姜茱,发表温中通经脉。不用附子及干姜,助阳过剂阴反灼。
《方剂学》邓中甲
当归四逆用桂芍,细辛通草甘大枣,养血温经通脉剂,血虚寒厥服之效。
主治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法
第351条 手足厥逆,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