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Góu Qǐ Zǐ
性味功效
《神农本草经》
味苦,寒。主五内邪气,热中,消渴,周痹。久服坚筋骨,轻身,不老。
《本草经集注》陶弘景
味苦,寒,根大寒,子微寒,无毒。主治五内邪气,热中,消渴,周痹。风湿,下胸胁气,客热,头痛,补内伤,大劳、嘘吸,坚筋骨,强阴,利大小肠。久服坚筋骨,轻身,耐老,耐寒暑。
《雷公炮制药性解》李中梓
味苦甘,性微寒无毒,入肝、肾二经。主五内邪热,烦躁消渴,周痹风湿,下胸胁气,除头痛,明眼目,补劳伤,坚筋骨,益精髓,壮心气,强阴益智,去皮肤骨节间风,散疮肿热毒。久服延年。
枸杞子味苦可以坚肾,性寒可以清肝,五内等证,孰不本于二经。宜其治矣!陶隐居云:去家千里,勿食枸杞,此言其补精强肾也。然惟甘州者有其功,至于土产者味苦,但能利大小肠,清心除热而已。
《本草经解》叶天士
气寒,味苦,无毒。主五内邪气,热中消渴,周痹风湿。久服坚筋骨,轻身不老,耐寒暑。
枸杞子气寒,禀天冬寒之水气,入足少阴肾经;味苦无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阴心经。气味俱降,阴也。
五内者,五脏之内也,邪气者邪热之气也,盖五内为藏阴之地,阴虚所以有热邪也;其主之者,苦寒清热也。
心为君火,肾为寒水,水不制火,火烁津液,则病热中消渴;其主之者,味苦可以清热,气寒可以益水也,水益火清,消渴自止。
其主周痹风湿者,痹为闭症,血枯不运,而风湿乘之也,治风先治血,血行风湿灭也;杞子苦寒益血,所以治痹。
久服苦益心、寒益肾,心肾交,则水火宁而筋骨坚,筋骨健则身自轻。血足则色华,所以不老。耐寒暑者,气寒益肾,肾水足可以耐暑。味苦益心,心火宁可以耐寒也。
《玉楸药解》黄元御
味苦、微甘,性寒,入足少阴肾、足厥阴肝经。补阴壮水,滋木清风。
枸杞子苦寒之性,滋润肾肝,寒泻脾胃,土燥便坚者宜之。水寒土湿,肠滑便利者,服之必生溏泄。《本草》谓其助阳,甚不然也。
归经
《雷公炮制药性解》
归肝、肾经
《本草经解》
归肾、心经
《玉楸药解》
归肝、肾经
别名
枸杞、杞子
《神农本草经》
杞根、地骨、枸忌、地辅
《本草经集注》
却暑、仙人杖、西王母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