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汤(伤寒论)

admin 1,338 2017-11-22

出处
《伤寒论》

古代剂量
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一两,炙) 杏仁(七十个,去皮尖)
现代剂量(仅供参考)
麻黄(45g,去节) 桂枝(30g,去皮) 甘草(15g,炙) 杏仁(30g,去皮尖)
煎服法
右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复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
方歌
《长沙方歌括》陈修园
七十杏仁三两麻,一甘二桂效堪夸,喘而无汗头身痛,温覆休教粥到牙。
《汤头歌诀》汪昂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伤寒服此汗淋漓。
《方剂学》邓中甲
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汗解表宣肺气,伤寒表实无汗宜。

主治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中
第35条 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第36条 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
第37条 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
第46条 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服药已,微除,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麻黄汤主之。
第51条 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宜麻黄汤。
第52条 脉浮而数者,可发汗,宜麻黄汤。
第55条 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麻黄汤主之。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
第232条 脉但浮,无余证者,与麻黄汤。若不尿,腹满加哕者,不治。
第235条 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者,发汗则愈,宜麻黄汤。


# 伤寒论 # 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