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

admin 1,191 2017-09-03

 

拼音
Huánɡ Qín

性味功效
《神农本草经》
味苦,平。主诸热黄疸,肠澼,泄利,逐水,下血闭,恶创疽蚀,火疡。
《本草经集注》陶弘景
味苦,平、大寒,无毒。主治诸热,黄疸,肠澼泄痢,逐水,下血闭,恶疮疽蚀,火疡。治痰热,胃中热,小腹绞痛,消谷,利小肠,女子血闭、淋露、下血,小儿腹痛。
《雷公炮制药性解》李中梓
味苦平,性寒无毒,入肺大肠膀胱胆四经。主崩淋热疽,痛痢恶疮,解毒收口,去翳明目,调经安胎。中枯而飘者,泻肺火,消痰利气,除风湿留热于肌表。细实而坚者,泻大肠火,养阴退阳,滋化源,除热于膀胱。
芩,枯飘者有上升之象,故入肺,坚实者有下行之理,故入大肠诸经。
《本草经解》叶天士
气平,味苦,无毒。主诸热,黄疸,肠澼泄痢,逐水,下血闭,恶疮疽蚀,火疡。(酒炒)
黄芩气平,禀天秋凉之金气,入手太阴肺经;味苦无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阴心经。气味俱降,阴也。
心者火脏也,十二官之君,诸热之主也;苦平清心,故主诸热。黄疸者,湿热乘脾之症也,脾为太阴湿土,土湿热,则本色现而发黄疸;黄芩苦平清肺,肺亦太阴,太阴湿热退,而脾疸亦平也。
肺与大肠为表里,大肠湿热则肠澼泄痢;黄芩清肺,肺清则通调水道,而湿热下逐,肠肺复其燥金之气,而泄痢愈矣。肺司水道,热则肺失清肃之令,而水道不通,水因而蓄焉;黄芩清肺,则化气下及膀胱而水下逐矣。
血闭者,实热在血分而经闭不通也;心主血,味苦清心,则能下泄,所以主之。
恶疮疽蚀者,疮疽败坏溃腐而不收口也;火疡者,火伤疮也;皆心火有余而腐坏肺之皮毛也。苦平清心肺,所以主诸痛痒疮疡也。
《长沙药解》黄元御
味苦,气寒,入足少阳胆、足厥阴肝经。清相火而断下利,泻甲木而止上呕,除少阳之痞热,退厥阴之郁蒸。
归经
《雷公炮制药性解》
归肺、大肠、膀胱、胆经
《本草经解》
归肺、心、脾经
《长沙药解》
归胆、肝经
别名
条芩、片芩、子芩、枯芩
《神农本草经》
腐肠
《本草经集注》
空肠、黄文、经芩